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94篇
  免费   1911篇
  国内免费   2424篇
测绘学   1146篇
大气科学   875篇
地球物理   1483篇
地质学   4237篇
海洋学   1475篇
天文学   60篇
综合类   472篇
自然地理   981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41篇
  2022年   422篇
  2021年   489篇
  2020年   404篇
  2019年   420篇
  2018年   441篇
  2017年   365篇
  2016年   360篇
  2015年   460篇
  2014年   418篇
  2013年   564篇
  2012年   657篇
  2011年   621篇
  2010年   632篇
  2009年   581篇
  2008年   639篇
  2007年   599篇
  2006年   533篇
  2005年   462篇
  2004年   337篇
  2003年   211篇
  2002年   248篇
  2001年   244篇
  2000年   188篇
  1999年   87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近年来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井区现今地应力研究匮乏.基于鄂尔多斯盆地若干区块地应力数据,通过计算拟合及数值模拟方法,深度分析了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井区的现今地应力特征,讨论了岩石力学、裂缝走向和古地应场等地质因素对地应力分布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开发建议.结果显示:鄂尔多斯盆地东缘井区地应力方向和大小分布具有一定规律性,在百米至千米级的大尺度上最大水平主应力方向与周边区域应力方向显示一致;在低尺度(十米至百米)上断裂和构造形态等地质因素造成的地应力方向异常比较明显,可作为大尺度研究结果的细化和补充.应力量值与岩石力学参数和裂缝走向具有普遍的定量关系,而地应力场引起的地应力量值变化十分显著,但目前难以定量化评价.封闭性好的断层有利于油气藏的保存,相应区域可作为油气开发的有利区块.研究为油气勘探开发的进一步规划布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2.
为充分了解板式橡胶支座对斜交连续梁桥地震反应的影响,利用OpenSees软件建立简化的斜交桥计算模型进行时程分析,研究板式橡胶支座摩擦滑移效应,以及支座动摩擦系数、剪切刚度、局部脱空等参数对斜交桥地震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板式橡胶支座考虑摩擦滑移后,不仅桥面位移和转角显著增大,而且出现残余位移和残余转角;随着支座剪切刚度的增大,桥面位移和转角均明显减小;随着桥墩处支座动摩擦系数的增大,桥面位移、转角均呈增长趋势,然而桥台处支座动摩擦系数的影响与之相反;桥墩处局部支座脱空对斜交桥的影响明显大于桥台支座。  相似文献   
993.
为探讨摇摆-自复位(Rocking Self-Centering,RSC)桥墩的滞回行为并为其数值建模提供依据,基于OpenSees地震分析平台发展此类结构的多弹簧模型并开展系统性讨论。结合RSC桥墩的构造特点发展多弹簧模型的整体建模思路,着重对比三种弹簧分布(基于Gauss积分和Lobatto积分的分布及均匀分布)模式下RSC桥墩的整体力-位移响应,对弹簧所需设置个数进行优化分析,并讨论了弹簧刚度的校准过程。最后,基于现有研究的5个RSC桥墩试件的试验结果,通过对比滞回曲线,发现所建议的模拟方法可较为准确地模拟RSC桥墩在拟静力荷载下的刚度、强度、滞回行为及残余位移。  相似文献   
994.
腾冲地区岩浆-热液成矿作用形成了东、中、西三个矿带,以及滇滩-大硐厂-红岩头铅锌锡铁硅灰石矿、铁窑山-小龙河锡钨铁铅锌矿两个重要矿集区.本文以前人研究资料为基础,按矿床成矿系列理论研究方法,厘定了该地区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的矿床成矿系列及亚系列,系统总结了该地区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关的矿产资源时空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燕山期...  相似文献   
995.
利用2003年3月和6月对南麂列岛附近海域潮间带环境质量调查结果,采用环境质量单项评价标准指数法,对该海域潮间带水环境质量现状进行了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1)该海域潮间带水质的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和石油类物质均符合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春季时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超标较严重,绝大部分海域水质达不到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夏季时仅个别站位水质的活性磷酸盐未超标;(2)该海域营养盐结构中N/P值很高,活性磷酸盐是非常敏感的生源要素,它在海水中含量的变化可能会影响整个海域的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996.
贝塞尔曲线在虚拟森林景观单树几何模型构建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虚拟景观模型的生成,需要对实际景观进行抽象和简化。树几何模型和数字高程模型(DEM)是构成虚拟森林景观的两大要素。而树几何模型的构建又是林业GIS三维可视化的基础。在树几何建模中,树干及树枝形状的可视化表达具有突出意义。由于实际树种的复杂性,在计算机中建树模型,通常采用基于过程建模的方式,而这将面临用户如何对模型进行交互式控制的问题:参数太少,不足以描述树形态特征,而参数太多,则模型难以生成和理解。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引进贝塞尔(Bezier)曲线这种基于控制点的自由曲线来描述树木中的树干以及树枝形状,利用对曲线控制点的变动来控制曲线的形状,进而生成形态各异的树形状,对此,我们基于ActiveX技术生成Bezier曲线控件。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表示多种形状的树干与树枝,具有操作简捷、计算速度快,可视化效果良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997.
西部干旱区生态景观格局动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9,他引:6  
以1982~2000年NQAA气象卫星数据为基本信息源,在AIRC/INFO支持下,将遥感影像进行分区切割,按海拔进行分类,通过对景观优势度指数、斑块密度、边缘密度和分维数等指数的计算,对西部干旱区近20年以来的景观动态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结果表明:各类景观类型所占比例差异较大,沙漠、戈壁无植被区景观类型在本区生态景观中优势度最大,占支配地位,绿洲作为斑块镶嵌于其上;近20年,平原地区的中覆盖度草地和高覆盖度草地在研究区所占的百分比呈明显下降趋势,而绿洲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表明这两类植被有相互转换的关系;平原丘陵区的自然景观斑块分维数在增长,绿洲景观类型斑块的分维值在减小,斑块形状趋于规则化。西部干旱区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已成为本地区生态景观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98.
辽宁省大民屯凹陷流体化学场特征及油气成藏意义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从地层水化学场、油气组成的非均质性两方面对辽宁省大民屯凹陷前第三系古潜山和下第三系沙河街组的流体化学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地层水运动规律与油气运移模式吻合较好,即流体以"垂向流动"为主,受断裂和沉积砂体的控制,由沉积中心的中、深部沿断裂垂向运移,而后在各断块内侧向运移至各断块的高部位,横向运移效应只在局部小范围内规律显著,构成了典型的离心状渗流体系.在地层水水头压力、浮力动力场控制下该区形成了自生自储、下生上储、新生古储型油藏.  相似文献   
999.
王瑞军  孙永彬  王诜  石海岗 《地质论评》2019,65(Z1):237-238
正雅满苏铁矿床位处东天山成矿带,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前人在矿床的成矿规律、地球化学、矿床类型、流体来源等方面,开展了较多科研工作(李厚民等,2014;王兴保,2005)。但在遥感地质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工作还未开展。铁矿床及外围区域属准平原状丘陵地貌,基岩出露,地表蚀变信息丰富,可获取高质量的地空高光谱遥感数据,有利于发挥高光谱遥感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000.
水分蒸散发研究国内外进展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小娇  石建省 《地质论评》2019,65(6):1473-1486
蒸散发(evapotranspiration)是联系大气过程和陆面水文过程的关键环节,对区域/流域水循环过程和水量平衡具有重要影响。然而,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近年来全球各地区(潜在)蒸散发及其对气象要素的响应发生了显著变化。如何精确测定和估算蒸散发已成为定量研究水循环响应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内容。本文从蒸散发理论方法的发展、国内外蒸散发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蒸散发的时空变化及敏感性分析三个方面进行综述,总结了目前国内外蒸散发的主要估算模型。估算和测定蒸散发的主要方法有水文学法、微气象学法、植物生理学法、遥感方法和SPAC综合模拟法。本文综述了各种蒸散发估算、测定方法的适用性和优缺点,基于敏感性和趋势分析重点总结了蒸散发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全球范围内不同地区均出现"蒸发悖论"现象,潜在蒸散发或蒸发皿蒸发量呈减少趋势,日照时数和风速是影响蒸散发变化的主要因素。本文系统的对比分析可以为研究气候变化条件下的水循环过程及对水资源的影响、大气—土壤—植被系统的水文循环机理、农业管理等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